close

先自曝一下,我接觸古典音樂的時間超過二十年,

考過皇家音樂學院鋼琴八級,曾拿下亞太國際音樂比賽-亞洲鋼琴公開賽第二名。

還沒上幼稚園就參加音感課程,剛開始彈鋼琴時還踩不到踏板,兩隻小腳晃蕩晃蕩的。

國中時期曾一度考慮走向音樂班,但最後選擇正常升學管道,

當年一天需要練習兩到三小時,加上妹妹們一起搶練琴,

放學後的時間鋼琴都是熱的,甚至練到被鄰居貼單(苦笑)

現在的職業與音樂完全無關,但還是每天抽空半小時到一小時練琴,有完整的曲目則會去找老師進修。

 

最近工作與生活碰到許多狀況,不斷的思索我的邏輯、感受、耐性跟他人之差異,並探討其原因。

個人認為音樂影響我的方面如下(也可快速轉到「結語」啦...)

 

1.較能包容與接受多元意見、想法與換位思考

音樂有非常多面向的氣氛營造、曲風、技巧,每一個時代、作者所在乎的技術、表現皆不相同,

從巴洛克時期的聖歌、古典時期的奏鳴曲、浪漫時期的圓舞曲、現代樂派、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等,

學習音樂的路上必須面臨各種不同風格的考驗,

換一個時代就必須換一種想法,不會更換的是對於音樂的感受與運指等基本功夫,

但如果用舊有的技巧去詮釋新的時代則會顯得格格不入與不搭調。

 

到最後,當我碰到一個全新的流派時(不局限於音樂),則會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其藝術的思維,

比方說達達主義,不熟悉這個畫派的人許多無法接受其藝術的觀點,

我對繪圖及其歷史並不熟悉,坦白說我很難去「欣賞」這們藝術,但我能「接受」他是門藝術,

透過各種書籍的介紹及作品的說明,漸漸地了解其背後的寓意與精神,以此,來尊重並觀看這們藝術。

 

 

2.耐心與毅力與責任心

每個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

在鋼琴上我擅長氣氛營造、但不擅長處理快速且大量的音符,

碰到困難處往往需要重複練習,其次數只能用「不計其數」來形容,

第一天彈順了並不代表第二天就不會出錯,必須持續幾天甚至幾星期才能確保熟練,

小時候最常聽到的是父母說的「再彈十次」或者「連續三次都沒有錯才可以下來」,

終於克服這個困難處的時候就會發現,還好很多的困難處在等你(眼神死)。

 

當然,這些耐心並不是天生就會的,

我也好幾次在鋼琴面前對自己發脾氣,也好幾次想要一走了之,

但曲子都彈一半了,這個困難克服了之後就可以有更美麗的樂句,

可能逃避個幾天,最後還是摸摸鼻子坐下來練習。

久而久之習慣就養成了,現在一個不順手的樂句(幾個小節)可以重複練習半小時以上,

練到最後不是我失去耐心,而是在旁邊的家人們感到崩潰(笑)。

到現在,可能工作狀態一個入定就是三四個小時,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好處就是了。

 

3. 較容易觀察到整體與大局

這點我是在接觸貝多芬的時候才有比較深的體悟,

古典樂派的奏鳴曲通常都會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結尾,這點在貝多芬的作品中更是明顯,

但初次接觸貝多芬的人,很容易被他的熱情與激昂影響,導致整首歌都很「強而有力」,

在整首歌都很陽光、激動的狀態下不斷的發散下去,整首歌都會「磅!磅!磅!磅!」,

人的感官會疲勞,整首歌就會顯得吵雜喧囂,

加上雙手與鋼琴能展現的音量都有限,因此結尾就會疲弱且無力。

所以老師都會提醒我們要考慮全局,前期的激昂必須保守,中期的激昂必須擴張,

然後找出整首歌最重要的主題句,好好的表現與變化,

再找出最耀眼的那個音符,將他點到最亮,有了最亮之後再回頭去分配每一段樂句該有的力量。

 

落落長一大段,可是我學了很久才了解的套路,

這樣的套路在工作上倒是挺受用的,不是主角就好好的襯托,是主角的時候就盡量的發亮,

找出整個專案最關鍵的地方,再去討論其餘部分如何輔助這個關鍵點,

誰的位置應該在哪邊,又該是怎樣的工作範圍,

找出整體的重點,方向對了結果就不遠了。

這樣的心法讓我在主導事情的時候很有條理及概念,

也比較能了解自身對於整體的定位與關係,不會傻傻的做事(到最後還不知道自己負責什麼)。

 

4.良好「模式切換」的腦袋

這大概是學生最為缺乏的東西,讀書的時候邊讀邊玩,吃飯的時候邊用手機,很難專心一致。

彈鋼琴的時候同時會學習好幾首歌,其中不乏各種時期的切換,

程度稍微進階一點的學生,會同時接觸到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

一個沒回魂就會出現具有蕭邦靈魂的巴哈,或者鬱鬱寡歡的貝多芬。

在皇家鋼琴考試的時候,指定曲目就是連續彈奏的三首作品,順序就是巴洛克、古典、現代(或浪漫)

如同第一點所述,每一個時代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技法,因此彈奏者的腦袋與手必須很快速地轉換,

原本精準的節奏在下一首歌變成了隨興的發揮,磅礡氣派的和絃立刻轉換成渲染背景的天空藍,

在每一首曲目都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專注與轉換,在不同的時間該有不同的表現,

對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模式切換是一件必要的功課,應用在生活上更是微妙,

上一秒可能還在打電玩,下一秒就跑去練鋼琴而且全神貫注。

 

結語

學習鋼琴這件事許多人把它視為藝術,但對我來說更是一個完整「學習」的過程。

這是一個簡單、易上手又好懂的學習機會(當然要練到技術高深是另一回事)

「音樂的學習」是一種態度的培養以及個性的養成,他不需要太多文字與深奧的理解,

任何年齡都可以參加與享受,換作是我也會推薦我的小孩學習音樂,

除了培養「音樂」及「欣賞」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學習的態度」,

當然,初次碰上難處的時候會有各種不同的難題與難搞,就是看各個老師與家長如何引導及應對了。(笑)

 

題外話,我還練就了一身「一心二用」的功夫,就是可以一邊練琴一邊「聽」卡通的劇情...

(這就是把鋼琴擺在電視旁邊的....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